禄丰龙
原蜥脚类恐龙,一直生活到了侏罗纪早期。早我国四川,直到侏罗纪中期,还有它们的孖遗分子。禄丰龙是生活于东亚的原蜥脚类恐龙的着名代表,因其标本于1938年首次在云南禄丰县出土而得名,埋藏化石的岩层的年代是侏罗纪早期。禄丰龙从头到尾有6米长,双腿站立时,头抬起的高度可达4米。身体别的地方与板龙非常相似,如前肢较为短小,不到后肢的二分之一长,后肢粗壮,肌肉发达,前后脚上都有5个趾头,且趾端具爪。禄丰龙带爪的前肢,可以帮助取食植物的枝叶,也可以与敌害搏斗,后肢的趾爪在行走时,深入地面,可防止滑倒。禄丰龙口中长的也是一副小牙齿,躯干部后面拖着的同样是一条长而粗大的尾巴。
原蜥脚类恐龙的长尾,用处可大呢。研究它们的学者认为,它主要起平衡身体前部重量的作用,以帮助头和脖颈抬起。其次,就是每当困倦时,它们可以找一个安全隐蔽的地方,把尾巴拖到地上,这时候两条后腿正好与长尾构成一个三脚支架,相对稳定,然后就放心地闭上眼睛打个盹。如果肚子饿了,它们就去寻找水边的鲜嫩细柔的植物啃食之,或从树上扯下一簇鲜枝嫩叶充饥。这类动物行走时可能四足并用,弓背而行,但必须时时引颈张望,警惕地观察四周的动静,时刻提防肉食恐龙的进攻,一旦发现险情,便及早逃向密林深处躲藏起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