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骨龙
腔骨龙是虚骨龙类恐龙中最着名的早期成员,生活在三叠纪晚期,其足迹曾遍布于世界。腔骨龙身长2米左右,后肢细长,但强健有力,三个脚趾着地,趾端有弯曲的爪子,适宜于在地面上行走或奔跑。前肢较后肢短小,但手掌上的三个指头却是较长的。身体以臀部为重心支撑点,后面长而纤细的尾巴,与身体前部保持着平衡。它的颈部细长,伸缩自如。头较小,转动灵,嘴巴狭长,牙齿尖利。所有这些都说明,它是一类行动较为敏捷的肉食性恐龙。三叠纪生活着的蜥蜴,昆虫和由似哺乳爬行动物刚刚演化出的哺乳动物,都可能成为它猎获的对象。
腔骨龙以及与它同类的其它虚骨类恐龙的最大特征,是肢骨的骨壁薄,中间留有较大的空隙,因此而得名。
在北美,人们曾发现过几十只腔骨龙保存一起的埋藏情景,因此,腔骨龙也是人们认识得最清楚的恐龙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腔骨龙化石骨架的体腔位置,还发现有幼龙骨架。这是怎么回事呢?有的学者认为,腔骨龙可能是一种残食幼仔的邪恶动物,在饥饿难耐的时候,连自己的子女也不放过,大口一张,将其吞进肚里。而另一些学者则解释为腔骨龙可能是卵胎生动物,即受精卵在母体内依靠卵内储藏的营养,,供给胚胎发育,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孵出的小宝宝产出体外。孰是孰非,还需要更多的这类化石标本来印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