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陨星撞击地球 恐龙灭绝缘于生殖功能衰退
当前流行的陨星体撞击地球和大规模火山喷发两种假说,都不能从时间和空间上圆满地阐明,恐龙全球性地在白垩纪末期(距今6700万年前)同时灭绝的原因。在恐龙繁盛的侏罗纪(距今195~137百万年前)和白垩纪(距今137~67百万年前)早期的地层中,有许多恐龙骨骼化石保存,但未发现恐龙蛋化石,说明蛋已全部受精并孵出了恐龙。而保存有大量完整的恐龙蛋化石的白垩纪晚期地层中,恐龙的骨骼化石则仅零星可见,这极可能是雄性恐龙出现了性功能障碍,大量的蛋因未受精而不能孵化,而且自下而上在地层的不同层位中,蛋化石不断减少;而在老第三纪(距今6700±300~2600±100万年前)地层中则未发现恐龙遗迹,证明恐龙是在白垩纪末期灭绝的。白垩纪晚期的地层中,发现有石膏等矿物,而在老第三纪地层中则有石膏和岩盐等工业矿床产出,说明当时在持续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强烈的蒸发作用使盆地中湖水的矿化度不断增高而演变成盐湖,当其中的盐分达到过饱和时,便析出沉淀而形成膏盐矿物或矿床。恐龙饮用了大量含硫酸盐等盐分较高的盐湖水后,极可能使它们的生殖功能遭到破坏。新疆西部的伽师县一带,流行着一种以男性不育、女性不孕、长期稀便和肝肿大为主要症候的地方病,称为伽师病。外来人员到该病区后半年至一年,女性便闭经,继而不孕;男性则表现为精子发育不良,导致不育。当人们离开病区后即可恢复生殖能力。伽师病的病因即与病区居民饮用的克孜河河水的水质有关。克孜河上游流经第三纪富含石膏等的红色岩系时,溶解了大量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统计分析表明,不育不孕症即与饮用的河水中的硫酸根、氯、钠、镁的含量以及矿化度和总硬度呈正比。因此可以认为,伽师病区饮用的河水中的硫酸盐等的高含量,是导致不孕不育的主导因素。这与恐龙饮用了大量盐湖水之后,导致生殖功能衰退而灭绝有类似之处。
华南与含恐龙蛋化石的同时代地层中,有的地方还发现有含铀砂岩。睾丸和卵巢作为主要生殖器官,对铀的原子核衰变产生的核辐射是非常敏感的。核辐射可造成生精障碍,使精子质量下降,甚至导致暂时无精子;卵巢也易受到核辐射的伤害,可导致卵细胞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铀的辐射对恐龙的生殖能力也肯定有负面影响。
以上就是笔者新近提出的恐龙灭绝新假说———生殖功能衰退说。
恐龙的灭绝是由于它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造成的。人类当前面临的诸如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湿地萎缩、沙尘暴和土地沙漠化以及淡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生存环境问题,则主要是人类本身的活动造成的,那么人类会不会因此而走向灭绝呢?
新生代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时代。在繁盛期,哺乳动物仅在我国就有140多个属种,而到近代,绝大部分已经灭绝,仅剩10多个属种。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差别是:“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恩格斯语),如果我们能从恐龙的灭绝得到警示,重视保护和治理环境,还大地一个“青山、碧水、蓝天”,人类必定能持续地繁衍和发展;如果再明知故犯、急功近利,再肆意破坏已经恶化了的环境,走进“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死胡同,那么等待着人类的必然也是灭绝的命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