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2 14:21:07

古老而多姿的原生动物——有孔虫

  到广西北海银滩游玩时,在沙滩上捡了一些小贝壳留作纪念。最近看到贝壳中还积有一些细沙,出于职业性的爱好,我把这些细沙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我所预期的,从晶莹透明的石英沙中,找到了一些保存精美的原生动物有孔虫类的遗壳。
  有孔虫的研究,是与17世纪显微镜的出现分不开的。显微镜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大部分的有孔虫小于 1mm,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18世纪至19世纪初是有孔虫研究的初始阶段,虽然它被当成了头足类。
  19世纪才是有孔虫研究的普遍开展期。欧洲人最先系统研究一些海边的砂样及地层中的有孔虫。海洋中的样品是海洋船舶航行各海域抛锚固定时,起锚带上来的锚泥。19世纪一些航行常有科学家采集锚泥,把其中的微小的有孔虫等生物遗壳研究发表。着名的“挑战者号”考察船1872-1876的航行从大西洋经印度洋到南太平洋的航程中沿途采集了大批样品,其中有孔虫经布腊德研究于1884年发表了专着。厚厚的两大册,其中一册是绘制精美的图版。这部有孔虫专着是后来学者经常参考的经典之作。
  有孔虫在各个地质时期的沉积中分布广泛,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其中最重要的应用属于石油勘探方面,钻井中地下地质研究要借助于微体化石确定地层时代和含油气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海相沉积中有孔虫无疑是最重要的微体化石。在20世纪初至50年代,世界上大量开发海相白垩纪及第三纪油田的过程中,晚中生代及新生代有孔虫的研究得到大发展。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成立了专门研究有孔虫的库什曼实验室,并出版研究有孔虫的期刊。在库什曼去世后,这一期刊成为以他命名的基金会的出版物,继续出版。到1971年改为有孔虫研究杂志,至今仍在出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老而多姿的原生动物——有孔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