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2 14:21:00

狮身人面兽原型现身中国 原是古怪小精灵

  最近,由中美科学家共同在《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被关注的焦点是一种最新发现的尖嘴兽化石。媒体更是用“狮身人面兽”的原型,和改变哺乳动物的传统进化观念来形容这个科学界从未见过的“怪兽”。这块“狮身人面”的尖嘴兽是如何引起科学家的注意,并给科学界带来了哪些未解之谜?本报记者电话连线了身在大洋彼岸的罗哲西教授和我国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员李罡博士。
  出自我国辽西,发现者当场认定发现的是一种新动物
  对这块化石进行研究的美国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博物馆副馆长罗哲西教授向记者介绍,1999年到2002年中国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培基教授负责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科研项目“热河生物群”,对辽西一带进行化石挖掘工作。当地的老乡也经常将自己发现的一些化石带给陈教授。
  罗哲西教授在电话中描述到,在一批产自辽西凌源地区义县大王杖子层,由东北老乡送到南京的化石中,陈教授凭着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从这堆并不令人惊奇的化石中发现了一枚不一样的化石。虽然很小,但他感觉到这块化石的不同寻常。于是在2003年陈教授将这枚化石交给了他的学生———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罡博士和卡内基博物馆副馆长罗哲西教授进行深入研究。
  本报记者在电话中好奇地询问罗哲西教授,第一次看到这块化石是什么感觉,电话另一端的罗教授显然对3年前第一眼看到这块化石的那种惊喜依然记忆犹新。从他的声音中还可以感受到这种惊喜,他说:“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块化石时,就觉得这块化石的解剖结构很奇特,看不到牙齿,而它的膝盖和踝关节都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结构不一样。我想我们肯定是发现了一种新的动物。”
  李罡博士表示,这块化石保存的完整性让他感到惊奇。
  开始对这块化石进行研究后,2003年一位来自卡内基博物馆的技师到南京对化石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修理,之后,2004年罗哲西教授和李罡博士对化石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罗哲西教授表示,研究发现这枚化石是属于对称齿兽,应属尖锐角对称齿兽,被称作尖嘴兽,它与之前发现的同属对称齿兽的张和兽及毛兽从牙齿、形态到解剖结构都不一样。
  古怪“小精灵”何成“狮身人面兽”原型?
  之所以被称作“怪兽”,是因为这尖嘴兽前半部分属兽类,后半部分则显出卵生的爬行动物特征。我们一定会以为,这样一种生活在一亿两千万年前,白垩纪早期的“怪物”一定是一个山中称王的庞然大物。但事实上,这个尖嘴兽只是个长相古怪的“小精灵”,身长只有12厘米,体重大约只有15到20克,对于它的细微研究还要靠显微镜帮忙。
  根据李罡博士提供的资料显示,初看化石外形,尖嘴兽形态很像壁虎。但借助显微镜,专家们却看出了它的另一番模样:前肢自然下垂,如两条笔直的棍棒,接近老鼠、狗等现代兽类的腿形;后肢则是典型的“外八字”,大腿平伸,小腿90度急转直下,宛若蜥蜴等卵生动物的经典姿势。以胸部为分界线,专家还在尖嘴兽的上下半身找到了许多进化上的差异。比如,其嘴里长着兽类的牙齿,而腰间却留有原始哺乳动物才有的腰肋骨。
  上下半身如此大的差异,自然也就让媒体联想到了埃及的“狮身人面兽”,而小小的尖嘴兽也就自然的成了神话怪物的“原型”、“大哥”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狮身人面兽原型现身中国 原是古怪小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