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昆虫馆为防盗世界蝴蝶亚军标本投保10万
1只蝴蝶标本投保10万元,为什么?9月15日,上海野生昆虫馆给刚运抵的世界蝴蝶亚军“蓝钻王”标本,在新加坡买了一份保险,保额高达10万元人民币。“‘蓝钻王’全球已难寻活体,标本弥足珍贵。”日前馆负责人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近2个月,馆内近20只昆虫标本被偷,损失4万多元,“这次,我们赔不起。”
无奈 蝴蝶标本投保10万
9月16日,昆虫馆办公室的桌子上,“蓝钻王”闪着绚丽的蓝色荧光,望着辛苦奔波3年才觅得的这只世界蝴蝶亚军标本,馆内3位负责人脸上不见兴奋,却多了些许愁容。
“它太稀罕了,我们找得好辛苦。”说起这只“蓝钻王”标本,昆虫馆张副总滔滔不绝,“之前,我们在Google搜索引擎上,找不到关于它的任何信息。”
后来,一次偶然,新加坡一位专家泄露“天机”———它的产地在哥伦比亚离岛上,属闪蝶科,舞动中翅膀会闪现出钻石般的蓝色光芒。由于品种稀有、生存环境偏僻,它异常珍贵。“截至目前,学名和资料都无法查找,‘蓝钻王’是圈内专业人士的叫法。见过它活体的人很少。”张副总说。
3年来,上海野生昆虫馆一直在各种昆虫网站上发贴子;向世界各国的昆虫协会发邮件;还出国考察寻找“蓝钻王”。
终于在2个月前,昆虫馆得知新加坡一位昆虫收藏家手中有一对标本。为此,昆虫馆沈总两度赶赴新加坡,希望能让上海市民见见这个珍品。
9月初,昆虫馆最终以10万元人民币购得“蓝钻王”标本,还专门在国外投保。
15日,标本送到,昆虫馆不像以往一样马上展出,而是把它藏了起来,即使展览,时间也只有7天。
为什么?“花了3年心血才找到它,如果标本被偷,损失太大。我们怎么敢轻易展示呢?”沈总一声叹息。
回放 标本被偷损失4万多元
事实上,昆虫标本被偷,已不止一次。
上海昆虫馆统计显示,7月———9月间,馆内失窃18只昆虫标本,总价值超过4万元人民币。
9月19日,昆虫馆标本展示区的一面墙上陈列着近30只昆虫标本盒,标本盒全部被封在带有木框的透明有机玻璃里,游客只能隔着这个玻璃罩观赏。墙壁上,许多小洞触目惊心,原来陈列的珍贵品种已经不在,但当初为了固定盒子打的洞却依然清晰可见。
另一边墙壁是一排密集柜,分别陈列不同科目的昆虫标本。一位游客拉开“鳞翅目昆虫”的柜子,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除了固定标本留下的针眼,连覆盖的透明玻璃都不翼而飞。
展区中央立着“中国昆虫分布一览图”,可最左边的展板上只有下半部分孤零零地陈列着5只标本,展板上近一半标本失窃。
昆虫馆负责人说:“暑假以来,总共18只昆虫标本被偷。这些标本几乎都是馆内独一无二的,其中最珍贵的是一对南洋大兜虫,价值4800元新加坡币(14400元人民币)。为收集它们,付出的人力和物力无法计算,我们感到很痛心。”
措施 标本被盗防不胜防
从第一只长戟大兜虫标本失窃至今,昆虫管沈总的“痛心”持续了2个多月。
今年春节,馆内所有的标本盒都用螺丝钉直接固定在墙上,游客原本可以和喜爱的标本“零距离接触”。突然一天,长戟大兜虫不见了,当时大家只以为是螺丝钉松动,标本也许是被人顺手牵羊的。于是,员工马上加固所有的螺丝钉。
3天后,员工又来报告发现标本不见了。到现场一看,墙壁上除了小洞,什么也没留下。“我们这才意识到,昆虫馆遭窃了,小偷带着工具有备而来。”沈总说。
1个月后,墙上多了一块透明的有机玻璃,保护标本的责任落在了这道透明屏障上。不料,有机玻璃不防小人。7月,标本再度失窃。最严重的几天里,刚放上去的标本第二天就不见了。现场,有机玻璃被硬生生地扳开,裂了一道大口子,通过扳开的空当,标本还是惨遭贼手。
9月,沈总决定重新覆盖有机玻璃,这次在四周用木条加框,所有标本被密封在罩子里。并且展区内安装了摄像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