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之谜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书籍《山海经》中就记载了昆仑I山一带有“炎火之山”,以为“山在燃烧”,因名“火山”。这是世界上关于火山的最早记载,可见“火山”名词出自我国。“火山”是地球内部熔融岩浆等高温物质喷出地表堆积形成的高地。火山喷发时.地球表面就像被炸开了一条连接地下深处的通道,一根通向岩浆源地的“喉管”,一时间,大量炽热的岩浆、气体、尘埃和围岩碎屑、熔岩块、石块等,从“喉管” 中喷突而出,冲向高空,形成了一根巨大粗壮的火柱.火柱冲至一定高度,体积急速膨胀,形成了似氢弹爆炸的蘑菇状烟云.烟云是由喷出的气体、水蒸气以及细小的火山碎屑物(包括火山灰)、岩屑物质等构成,其中带正电荷的大量水汽与带负电荷的火山灰在高空相遇,由于高空气温低,两者结合迅速凝结成雨滴,以暴雨形式降落,并伴有电闪雷鸣,形成了一幅既壮丽又可怕的自然景象。
暴雨挟带着火山碎屑物和岩屑物质倾注而下。形成火山泥石流。常和熔岩一起.急剧地顺地势向低处流动,沿途切割山地,毁坏林木、道路、村庄、建筑物等,具有极大的破坏力,给居民带来灾难和厄运。
. 火山喷发,是释放地球内部能量的一种形式。不同类型的火山,因喷发方式不同,其喷出物的性质也不一样。
当火山喷出的是酸性岩浆时,熔岩所含的气体特别多,熔岩流很粘稠,流动速度较慢,气体不易散逸,容易堵塞“喉管”。犹似巨大的瓶塞。堵住了“喉管”,这样,就造成“瓶塞”下面岩浆中的高压气体愈积愈多,压力愈积愈大,一旦熔融岩浆积聚的压力大于“瓶塞”的压力时,便冲破瓶塞而出,发生猛烈爆炸,暴跳如雷地大发一通脾气。与此同时,大量气体、火山弹、火山砾、火山豆、火山灰等圆体喷发物被喷射入空中。 酸性岩浆火山喷发的魔力究竟有多大,不妨了解一下地球上已经发生过的实际例子。
到目前为止,数位子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爪哇岛之间的喀拉喀托火山的魔力最大。它自1883年5月20日起,这个平静了200年的火山又重新活动,尤以同年8月26目的那次大爆发魔力最大.也最为猛烈。喀拉喀托火山将自己所在岛屿的面积炸掉了三分之二,迅速形成一个300多米深的海盆。喷出的巨大火柱直冲云霄,烟云冲上70~80千米的高宅;火山灰远渡重洋,环游世界,飘浮空中长达数月之久,以致世界各地在日出或日落时,都可以看到由火山灰反射太阳光形成的灿烂霞光。火山爆炸时发生的轰鸣声,连远在4800千米以外的非洲毛里求斯所属的罗德里格斯岛都能听到,爆炸引起的强烈海啸所掀起的海浪,高达30余米,洗劫了爪哇、苏门答腊等岛的沿海地区,死亡人数达4万多人,咆哮的海涛,波及了全世界所有的大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火山喷发,以美国西北部圣海伦斯火山最为猛烈。1980年5月,圣海伦斯火山连续猛烈喷发,岩浆(熔岩)和泥浆冲毁了房屋、农舍、桥梁,堵塞了河流,铺天盖地的火山灰,使饮水受到污染、公路瘫痪、铁路毁坏、机场关闭、电路中断。造成严重损失。这次火山喷发,火山灰升到离地面18千米的高空,形成罩住地球的一层厚厚的“灰层”,遮挡了太阳辐射,使当时北半球形成了凉夏,平均气温比正常的夏季平均气温低0.4~0。5℃。
像这类大发“脾气”、爆炸式喷发的火山.属中心式喷发,岩浆性质以酸性、中性为多,酸性、中性岩浆喷发后,火山喷出物常常在火山口即“喉管”周围堆积,称锥形火山。着名的日本富士山、意大利维苏威火山,都是锥形火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