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变换的奥秘
在1 万年以前,渤海曾是一个地势坦荡、一马平川的大平原。20 世纪70 年代初,考古学家曾研究过一块从渤海海底捞起的骨头,并确认这块骨头是被毛犀的牙齿。身披褐色粗毛、鼻子上长着两根短角的被毛犀,生活在寒冷的苦地平原或草原上,但这种动物的牙齿却在渤海海底发现了。人们因此认为,渤海曾有过一段裸露成陆的历史,否则陆生的被毛犀是无法在海水中生存的。在距今大约1.2万年前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迅速上升,海水侵入渤海,渤海平原逐渐消失。曾在渤海平原上奔腾不已的黄河、滦河、辽河,也逐渐沉没于海底了。海水的入侵
这一时期海水入侵渤海的标志是山东乐亭县姜各庄的贝壳和莱州湾的牡蛎。这一贝壳层的发现,证明了姜各庄附近地区在距今5500 年前后,要么是滨海,要么是泻湖。还有,曹妃甸在1820 年的面积约为8 平方千米,而1925 年之后,在潮水和海浪的冲击下,大片土地坍入海中,今天的曹妃甸已基本沉入海内。如今的渤海,正处在一个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海岸线上有的地方在退,有的地方又在进,而且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还将继续下去。
新疆曾经是海洋吗
与渤海曾经的一马平川相映成趣的是,新疆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是浩瀚的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最早获得这一发现的是宋代着名科学家沈括,他在太行山东侧山石中见到石化了的蚌壳时,就据此推测这里先前曾是一片汪洋。在现代地质学中,这些石化了的动植物躯体和它们的身躯压出的印痕就是印证。
沧海变桑田
在5 亿年前的寒武纪,新疆的昆仑山、天山和阿尔泰山都不存在,塔里木和准噶尔两大盆地也没有形成。新疆西部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塔里木海盆,也叫塔里木海。2 亿年前的二叠纪,是新疆海域变迁最剧烈的时期。大约2.3 亿年前,地球又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受这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新疆出现大规模海退,海域面积急剧缩小,新疆自第三纪初期以后,海水全部退出。随后,帕米尔高原出现,阿里荣海峡封闭。自此,海水再未进过新疆。在新构造运动中,青藏高原被抬升到海拔 5000多米的高度,帕米尔高原、天山、阿尔泰山也都相继隆起,新疆真正成为欧亚大陆的腹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