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2 14:19:04

2020预言:太空工厂造新品 马尔代夫消失?

  人们早已意识到,太空将逐步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大的资源宝库。目前,科学研究已经发现,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存在着大量铁、硅等资源。而且,人类进入地球轨道和外层空间后发现,资源不仅仅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矿藏,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太空 的高远位置、空间微重力环境、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和高真空环境都是极其宝贵的资源,这些不同于地球的资源,将在未来的十年中促使人类的高科技发生一次大的革命。
  太空的微重力状态有助于人类进行更广范领域的新材料加工、细胞、蛋白质晶体的生长与培养;宇宙空间充满的各种强烈辐射使种子、微生物以及各种细胞的遗传密码在排列上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新物质。外太空环境的奇特性不光在集成电路、农业育种等领域得到广泛利用,它同时也为生物材料加工提供了更高更快的分离纯度和速度,由此人们可以生产出大量新的高纯度的珍贵药物,癌症、艾滋病等现代医学尚未攻克的疾病或许有望不再成为绝症。
  利用外太空进行商业化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未来十年内,人类或许将登上月球以外的其他小行星。美国航天界曾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将有在地球与近地轨道之间航行的新型航天货运客机问世,把在太空中生产的新材料运回地面。在未来30年,或者更久一些,人类将陆续建成太空港,在月球、火星以及其他一些小行星上居住,建立太空工厂、开矿、发展农业经济,等等。
  全球“银发”时代
  在班加罗尔街头3D技术的大屏幕前,一位刚从美国哈佛商学院留学归来的印度高种姓年轻人正盯着2020年奥运会比赛直播画面,眼神一副不屑的样子。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印度历史性地夺得第一枚金牌之后,印度各项运动成绩迅速提高,到2020年,印度在奖牌榜上已经居于全球前列。正如号称“印度硅谷”的班加罗尔从20世纪末到2020年持续辉煌一样,印度包括体育在内的其他行业的持续增进,得益于印度的“人口红利”。2020年印度人口已经达到13亿,人口结构年轻,富有创造力,一大批21世纪之前默默无闻的大学,如古吉拉特大学、尼赫鲁大学,现已经蜚声海内外,吸引欧美学者和学生纷纷来访,“印度世纪”若隐若现。
  然而,给印度争金夺银的选手们大部分是所谓低种姓印度人,尽管时光流逝,但直到2020年,印度种姓、阶层等之间的裂隙仍恐难以弥合,政治对立也许仍然尖锐,贫富分化加剧,宗教与教派冲突也可能趋于严重。印度社会呈现出异常复杂的一面……
  我们在探讨未来的社会结构时,总会接触到未来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职业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论题,我们也可能从年鉴学派大师布罗代尔之处获得“未来社会是什么样子”的灵感,也可能从未来学大师奈斯比特的《大趋势》和托夫勒的《新三次浪潮》宏着中受到启发,但是,从特定的2020年来说,只有紧随全球财富转移和人口变迁的实证性数据,我们才能把预测从主观臆想放回到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并从大势上判断个别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结构变迁。我们此处所说的社会结构,只是狭义上社会各个群体在社会中所形成的地位结构或阶级阶层结构。
  人口的线索给我们提供了可靠的视野,正如我们观察印度的未来一样。到2020年,世界人口将增长到70至80亿,而此时全球人口替代率下降到最低水平,将面临全球人口年龄结构的深刻变化。除非洲、印度等少数地区和国家继续享用“人口红利”之外,全球呈现一片“银发”现象,人口结构老化,社会“抚养”成本上升,人口生产力下降。
  “银发”现象催生“银发经济”,“银发经济”加固“银发阶层政治垄断”,年轻人淡出国家政治和经济核心圈,触动社会政治权力分布结构的质变,怀着被社会抛弃感的年轻人走上街头,滋事骚乱现象从21世纪初的巴黎郊区向希腊雅典乃至全球扩散。到2020年,与青少年群体有关的社会问题可能将更加突出。
  除了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种群结构性变化也引发人们对新的社会结构变动的隐忧。美国拉丁裔和非洲裔人口持续增长,美国白人比例下降。正如古埃及法老对人口和势力不断膨胀的犹太人从开始的温和容纳逐渐转向对立和排斥一样,美国族群之间的矛盾有可能扩散,在以色列,随着以色列阿拉伯人的人口爆发式增长,增速远远超过以色列犹太人,到2020年,以色列内部政治动荡不安,并可能引发整个中东新一轮紧张局面。
  马尔代夫会消失吗?
  前任世界银行欧洲部副总裁J·F·里斯查德在他的《2020——20年解决20个全球问题》一书中预计,到202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将达到60座,城市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超过50%。由此将引发生物多样性消失、海洋污染、缺水问题加剧等等一系列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之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全球变暖。
  2008年11月,曾有一则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马尔代夫总统穆罕默德·纳希德表示,他的政府将开始从每年10多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中拨出一部分,纳入一笔“主权财富基金”,用来购买新国土。
  包括近1200 个珊瑚礁岛的马尔代夫大部分国土仅比海平面高出1.5米,海平面上升将令整个国家岌岌可危。在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中,马尔代夫一度有三分之二国土被淹没。出于对未来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恐惧,马尔代夫人不得不出此招数来规避整国沦为“生态难民”的命运。
  不仅仅是马尔代夫面临威胁。总部设在英国的研究机构未来趋势中心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尼泊尔的加德满都、美国佛罗里达的湿地、希腊的雅典、克罗地亚的达尔马提亚海岸、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和阿玛尔菲海岸都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不再适宜接待大批游客。
  人类过度活动带来的生态变化,在2020年将会愈演愈烈。联合国区域委员会认为,到2020年,有7500万到2.5亿人因气候变化而面临日趋严重的水资源紧张。气候的反复无常和变化预计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包括食物的获取。这会进一步对食品安全造成消极影响,并使非洲大陆的营养不良状况加剧,一些非洲国家靠雨水浇灌的农业将减少最多50%的产量。中亚、南亚、东亚及东南亚,特别是大江大河流域的可用淡水将因气候变化而减少,到2050年代将有超过10亿人受到影响。沿海区,特别是南亚、东亚和东南亚人口高度密集的特大三角洲区域由于不断增加的洪水而承担着大的风险。换句话说,由于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异常,台风、海啸和江河洪水等自然灾害将会越演越烈。
  联合国预计,在南欧,由于水资源、水电潜能、夏季旅游业和作物生产力的降低,气候变化将使情况更加恶化。山地将面临冰川消融、积雪减少、冬季旅游以及大范围的物种丧失。在中欧和东欧,预计夏季降水将会减少,导致水资源更加紧张。
  但更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应当能在2020年投入使用,新型的纳米级水过滤和水处理设备,特别是针对特定污染源和特定水处理环境的定制化小型处理系统将得以进入广泛的实际应用。这将在非常大的程度上缓解缺水地区和重工业污染地区人类面临的水危机。海水淡化系统的成本也将大大下降,使得缺水的沿海地区,特别是中东的环境状况有所改观。
  空气污染状况不容乐观。2008年1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报告称,中国的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区上空已被棕色云团所笼罩。这种污染不仅使大气能见度下降,还造成居民健康受损等一系列问题。过去半个世纪中,中国城乡的日光强度平均每10年下降3%~4%,且这种趋势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尤为明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棕色云团报告显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广州的日光强度已经下降了20%以上。如果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到2020年,恐怕大半个中国都要经常笼罩在灰蒙蒙的尘霾之中。
  不仅如此,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随着季风沉降,大量黑碳之类的沉降物落在高山冰川之上,使冰雪颜色变暗,增强其吸收热量的能力。此外,黑碳还会加热空气。这些因素都使得冰川融化加速。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中国“北旱南涝”的局面可能愈演愈烈。
  加速度下的物种灭绝
  危险还不光如此,按照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估算,北极冰盖夏季萎缩的幅度已经超过每年8.5%,1999年中国第一次北极科考时,“雪龙”船行驶至北纬70度附近即遭遇坚冰掉头南下,而2003年中国第二次北极科考时,虽然海冰厚度与硬度大幅减轻,“雪龙”船也只航行至北纬80度 即建立冰站。到了2008年,冰站要到北纬84度才能建立。以此速度继续下去,到2020年,北极冰盖很可能在夏季就不复完整存在了。据估计,北极地区目前还生存着25000头北极熊,世界自然基金会说,如果目前海冰融化的趋势继续下去,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北极熊将在本世纪中叶消失。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曾预计,如果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超过1.5摄氏度,全球20%到30%的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5摄氏度以上,40%到70%的物种将面临灭绝。以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的速度,40多年后的2050年,地球上1/4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而即便只到2020年,也会有1/8的物种从此消失。
  也许到了2020年,粮食压力已经迫使人们搁置对转基因农产品的争议,而开始考虑其高产和环境适应力强的特点。至于转基因农作物带来的原生植物的萎缩和消亡,恐怕会被人们忽视。经过基因改造的肉类禽蛋或是谷物鱼类,将遍布我们的餐桌,而那些原生的农产品,将像今天的“有机食品”一样,打上醒目的包装摆在单独的货架,价钱越来越昂贵。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是否能够得到缓解,还是另一个未知数,人类造假掺假的本事可是随着技术进步一起突飞猛进的。
  离石油远一点
  2020年,世界上最环保的国家也许是瑞典。瑞典政府于2006年宣布,即将在2020年将瑞典建成一个完全不使用石油的国度。到那时,在瑞典的大街小巷,跑的到处都是烧燃料乙醇和沼气的汽车,这些燃料都是产自木屑、垃圾、污泥和人工光合作用,而所有的电力,都来自水力、风力和核能。实际上,在2006年时,瑞典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已经只有32%,看来这一目标有可能实现。
  为了替代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人们对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能源等等新能源技术早已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研究和应用。据估算,到2020年,风电将占到全球发电量的12%。英国已经在2007年末公布了“全面风力发电计划”,将在沿岸地区安装7000座风力发电机,预计2020年家家户户将使用风力发电。到2020年,英国沿海风力发电达到250亿瓦,加上已经计划的80亿瓦,合计330亿瓦。如果英国人的这一计划成真,英国每1.6公里海岸线将设置一座风力发电机,整个英国将建起一圈风力发电机的篱笆,成为一个事实上的“风车之国”。到那时,也许英国的风电设备将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
  而兰德公司在《全球技术革命2020》报告中,将廉价太阳能技术列为影响2020年世界格局的最重要技术应用。兰德公司认为,在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可批量生产的有机高能太阳能采集、转换和存储设备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通过廉价太阳能技术和固态照明技术,特别是高光发光二极管和有机电激发二极管技术的配合使用,可以极大程度上促进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的教育、开发,同时减轻这些地区现代化对能源的巨大需求所产生的环境压力,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大国。
  与之相对应,核能的应用也将回到人们的视线中央。按照《华尔街日报》最近的报道,核电企业已经向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递交了18份申请请求新建28座核反应堆,核电复兴之日可期。按照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的实施日程,2016年这一反应堆即将投入运行,那么到2020年,“可控核聚变”是否真正能够实现,应当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明晰的答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0预言:太空工厂造新品 马尔代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