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进行两次太空对接为空间站做准备 西方曲解中国太空计划
政协小组讨论会间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国将连续进行两次“太空对接”,为以后建立空间站做准备。梁小虹介绍说,从二0一0年第四季度到二0一一年十月,中国将连续使用长征2F改进型火箭发射“天宫一号”、“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天宫一号”作为目标飞行器,将连续和“神舟八号”、“神舟九号”进行对接。
梁小虹说:“两次对接,一次是无人对接,一次是有人对接,两种对接技术都得到验证,可为今后建立空间站打下良好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此前透露,“神舟八号”不会搭载航天员,“神舟九号”会搭载航天员。全国政协委员、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表示,中国计划在二0二0年之前初步完成空间站建设,预计空间站届时将在中国新建的海南航天发射场发射。
梁小虹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之后,中国火箭研制技术人员就立刻投入到新型火箭的研制之中,以保证新的发射任务圆满完成。
梁透露,正在研制中的“长征五号”火箭运载能力系数达到零点零一四六,仅次于美国波音公司德尔塔火箭的零点零一七五,世界排名第二。“长征五号”火箭是目前中国所有火箭中性能最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承担着未来中国发射空间站和把中国航天员送上月球的重任。
西方媒体对此做了大量报道,仿佛这是不得了的披露。事实上,中国的空间站总体构想公之于众已近6个月。尽管一些西方媒体的报道方式耸人听闻,但事实就是事实。在报道中国未来的太空计划时,媒体似乎更多地反映了西方的偏见和恐惧,而不是中国政府实际上所说和所做的。中国的声明并非不可靠,而西方媒体总是漫不经心。
不妨来看个例子。“太空飞行进行时”网站3月2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准备军事空间站发射时恰逢航天飞机淘汰》的文章。这篇文章说,中国正在研制一种新的小型空间站,名为“天宫一号”,将于2010年发射升空。它还报道称中国又在研制一种更大的中国版“和平号”空间站,将在2020年发射。该文还称“天宫一号”至少有部分军事用途。
但是,这篇文章未能意识到,中国“天宫一号”计划的宣布其实只是去年秋天中国所发布的信息的次要放大而已,根本算不上新信息。去年9月在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会议上,一名演讲者就谈到中国未来载人航天计划,包括“天宫一号”以及最终研制更大型空间站的计划。
上述文章暴露出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太空计划时的一个共同特点:它们经常与中国实际所发生或被报道的相脱节。西方媒体报道一般存在两个自我强化的问题:或者含有翻译错误,或者把中国早就公布的东西当作新信息。
西方媒体普遍认为,中国在太空计划方面高度保密。当然,中国太空计划公布的信息要少于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但他们发布的信息要多于许多人意识到的,并且也多于冷战时期苏联发布的。不过,西方媒体没有到中国的政府和新闻网站寻觅这些信息,而且也缺少区分合法信息与小道消息的能力。西方媒体似乎一向不相信中国发布的信息,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中国故意放假消息。
西方媒体这种做法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它可能有碍西方理解中国现状。让问题愈加复杂的是,媒体报道经常含有翻译错误。翻译错误和不信任导致了西方的误报。这种误报会最终反映到国会那里。
现在西方媒体在这方面有所进步,它们聚焦于中国实际的空间站计划而不是尚不存在的载人登月。但文章的主题却还是一样:中国正在与美国竞争,并将“咄咄逼人地”在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和“猎户座”飞船启动之间的5年空当期把人送上太空。这无疑会是今后几年的主题。但这场讨论没有注意到的是,中国其实并没有与美国竞争。他们的载人航天计划缓慢而谨慎,主要关注积累自身的技术能力,而不是“击败”什么人或取得宣传目标。
另一个误解也挥之不去,即认为中国的空间站主要有军事用途。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管理的,西方观察家据此认为它的太空计划有军事目标。但是,解放军是中国少数拥有技术能力的政府机构之一,其管理载人航天计划更多的与技术能力而不是军事目标有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