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10 16:56:32

盘点那些总让孩子混淆其意的成语

  在面对自己不熟悉或从未接触过的成语时,如果避无可避,我们通常会选择从其表面意思进行理解。这种方法在大多数的时候,可以说是受用的,能很好的帮你蒙混过关,获取分数,但是在某些时候,却让你捶胸顿足。
       
          从现今对语文学习愈来愈重视的这一趋势来看,今后的语文学习势必是一个深度而广泛的学习,过去那种漫不经心的学习态度在今后肯定是不可取的,当然在过去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其深意,掌握它,才能做到在再次面对它时不易手足无措,而是信心百倍。
          那到底有哪些成语是不能从字面究其含义的呢?在这里为大家列举了十个:
       
          1.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
       
          2.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3.目无全牛:意为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4.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两种歌曲。现在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5.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有时也指一言不发。
       
          6.差强人意:原指还能振奋人的意志,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7.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8.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9.十步芳草:十步之内,就有芳香的花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10.三缄其口:在他嘴上多次贴了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看完以上的举例,大家有没有从脑中过一遍,比对一下与之前自己所以为的解释有哪些出入,若今后再次见到它,是否可以一眼识别其真伪。
       
          上下五千年,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奠定了今日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让其屹立在世界之巅,不可撼动。汉语的魅力无穷无尽,从来不是一字、一句、一篇就能概其全貌,需要我们花时间用心体会,用心去歌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盘点那些总让孩子混淆其意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