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9 17:37:28

宁波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各题型解题方法

  在考试中,阅读理解的重要程度及难度仅次于作文,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的掌握阅读理解,宁波奥数网小编把语文阅读复习各题型解题方法整理出来,大家可以学习下。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
          阅读理解考察的内容包括:理解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的思想以及对文章关键人物的评价等。
          一、读懂文章再动笔。
          读完文章后:
          (1)要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
          (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某种情感还是说明某个道理?
          (3)我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4)我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主人公的品质或心情。
          (5)文章的题目是想表达什么?是主人公,还是主要内容,还是中心。题眼很重要,不能放过。
          想回答这四个问题,文章不读上三遍是不可能一下子弄清楚的。因此教育孩子阅读短文,文章至少读三遍,
          读第一遍,标小节号,题目边上写清楚:文体 ;
          读第二遍时,想文章的内容,是抒情还是说理;题目的作用是(点名中心;主人公;文章线索等) ;
          读第三遍时,写中心词或者在文中勾画中心句。
          正如叶圣陶所说:“一篇文章要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读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每读一遍都有事情可做,孩子的读有目的,读懂文章是完成阅读题的关键。在答题的时候,准确率会高一些。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词语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其实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在基础部分复习时大家一定会注意的。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生活实际“字面+中心+生活实际”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最后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受,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四、概括段意(内容)的方法:
          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4、概括段意的要求:
          (1) 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出发,不能直接从写法和中心出发,如写《卢沟桥烽火》:不能写成,本文用对比的方法叙述了我军和敌人在卢沟桥打仗的清况。
          (2) 不能写成提纲式,如这段写了卢沟桥烽火的战争起因。
          (3) 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不能用疑问句的形式写,如:这段话写了我军为什么要和日军在卢沟桥开战。
          五、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
          2、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
          3、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对大自然)
          4、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自己要好好领悟。
          5、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谁抒情,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
          6、说明文的阅读多半是提醒我们该怎么做,日后要注意什么,要考虑多一些。
          六、回答问答题的方法:
          1、回答“从哪里看出来……”的题型:
          首先找到问答中的关键词语,然后在文中中间勾画出来,再在这个关键词语的前后找语句回答,跟着记住一定要先把语句抄下来,最后写自己的理解。
          2、回答“为什么”的题型:
          教会学生写清楚因为……所以……,这是答题的习惯。因为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文章内容,二是文章中心,每一方面至少都要考虑两点以上,或者记住文中有几个人物就从每个人物身上找要点。
          3、回答“怎么理解……”的题型:
          首先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
          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七、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说明文的考核一般都是考核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这样的阅读题答案其实就那么几个,孩子掌握起来一点也不困难,只要细心就能很快又准确的完成阅读任务。

jzthree 发表于 2016-8-9 18:22:42


       
                               
          下面以几篇文章为例,与大家探讨如何巧妙审题,继而轻松的解题。
          例文1:(写事类)
          垃圾堆
          深夜,美国某城市的一条僻(pì)静的街道上,就在公共汽车开动的一瞬间,一位刚下车的老人,突然看见垃圾堆前有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影。
          老人的心怦(pēng)怦直跳。他很明白:他口袋里刚领到的工资将被抢劫,几十年相依为命的妻子将成为寡妇,十几岁的儿子弗(fú)雷迪(dí)将失去父亲。
          老人想赶快离开这儿。就在这时,歹徒们在昏暗中朝他一步步逼近。忽然响起一声刺耳的口哨声,紧接着,一个黑影朝老人猛扑过来。老人不顾一切地举起手杖向黑影尽力劈去。那黑影发出一声惨叫,便倒下了。老人盲目地跑进了垃圾堆。
          垃圾堆里到处是铁丝、铁块和破汽车。一个歹徒紧紧追赶,离他越来越近了。老人急忙拐了个弯,不料被什么东西绊倒了,他想:这下可完了!他就势打了几个滚,滚到了一辆破卡车下,等待死亡的到来。
          “妈的,他逃走了!”一个歹徒骂着。
          “咱们走吧!”有个歹徒丧气地说。
          “弗雷迪!”另一个歹徒压低声音喊着。
          没有人回答。
          “弗雷迪,你在哪儿?”
          仍没有人回答。
          听见歹徒们呼唤弗雷迪,躲在破卡车下面的老人的心怦然一动。
          “天哪,他在这儿!”一个歹徒忽然叫道。
          “是弗雷迪,”另一个说,“他死了!”
          “把他抬起来,”有个歹徒命令着,“塞到那辆破卡车底下!”
          躲在破卡车下的老人,把塞到身旁的尸体翻过来。虽然光线很暗,但他还是看清了尸体的面庞,随着发出一声惊叫:“天啊,真的是他!”老人从卡车底下爬出来,痛苦地举起双手,两眼望着黑暗的天空呼喊着:“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随后,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出垃圾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一刹那——( ) 伤心——( )
          此题主要是考:
          (1)学生的审题情况,“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在文章中,学生无需思考,只要认真读文章即可找到答案。
          (2)一般情况下,学生读完一遍文章,就会急冲冲的往下写,这一题在文中找答案,就“逼着”学生再把文章认真的看一遍。
          2、短文两次写了老人的心:“怦怦直跳”、“怦然一动”,第一次是因为( )
          第二次是因为( )。(6分)
          此题主要考核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高低,第一处的“怦怦直跳”,原因就在关键词的后面,简短缩句抄下来即可;第二处的“怦然一动”,原因其实也在文章中,联系上下文读后稍加思考,应该可以做出来,前文中提到“十几岁的儿子弗(fú)雷迪(dí)将失去父亲。”后面的歹徒口中念道的“弗雷迪”就是他的儿子,换句话是他的儿子是歹徒之一,他打死了自己的儿子。
          3、结合短文,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3分)
          A、老人打死的歹徒叫弗雷迪,老人之所以惊叫、痛苦,是因为他成了杀人犯。
          B、老人打死的歹徒叫弗雷迪,老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死者是他的儿子,他为自己的错杀而自责。
          C、老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子竟然也和这群歹徒混在一起,更想不到自己亲手打死的竟是自己的儿子,所以他痛苦。
          这题的考点其实和上一题类似,或者上回答上一题可以为下一题做好铺垫;也可以说上一题不会写的,做这一题时会有所启发。
          ,读短文时要联系上下文思考,有时做问答题也可以这样,“迁移而学”,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情感是一样的,回答问题时可以想一想上一题的答案对这一题有无帮助。
          4、这篇短文为什么以《垃圾堆》为题?(5分)
          题目是文章的题眼,关系到文章的中心,所以做这样的问题,一定要教育学生关注文章中心,既要结合文章内容,又要结合文章中心来回答。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要深入文章内部,找到“抓手”,抓住关键词,品读文字背后的东西。“垃圾堆”就是这篇文章的“抓手”。我们平时在教学时,就建议孩子先在文中找到问题里提到的句子,既“抓手”再读读前文,读读后文,仔细挖掘文字的内涵。
          这件事情是发生在“垃圾堆”旁的,老人遇见的这群歹徒就是社会的垃圾。
          5、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5分)
          此题是考核学生的思维深度,考察学生是否能清晰地感受到人物形象,是否体悟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果碰到写人物品德、特点时一定要具体化,不能简单概括为一、两个词,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写具体。考虑问题时还需要全面一些,多想几点,多考虑几个方面。
          做这一题学生就应该考虑两方面,一从老人是父亲的角度来考虑,体会一个父亲亲手打死自己的儿子时,是多么的伤心和后悔,这时我们应该安慰他;二可以从孩子的角度,作为一个青年不与好人相处学习,不做正当的工作,而与社会上的“垃圾”在一起,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应该受到惩罚,而老人是正当防卫,我们应该适时地劝解。
          最后,祝大家在宁波小升初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进入理想中的学校。
        编辑推荐:
        备战2012小升初强力推荐语文阅读文章
        2012宁波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讲解
        宁波小升初语文各类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波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各题型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