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9 17:32:24

2012小升初必备古诗(五十)

  题西林壁 苏 轼
          héng kàn chéng lǐng cè chéng fēng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yuǎn jìn gāo dī gè bù tóng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
          zhǐ yuán shēn zài cǐ shān zhōng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
       
       
          作者背景
          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西林:即庐山乾明寺。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在今江西省,我国名山之一。
          横看:从正面看。
          识:知道。
          缘:由于,因为。
          古诗今译
          横看是蜿蜒山岭侧看是险峻高峰,远近高低看过去千姿百态不相同。之所以不能认识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身处在这层峦叠嶂深山中。
          名句赏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小升初必备古诗(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