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网 发表于 2016-8-9 17:20:11

奥数网分享:斐波那契数列的若干表现

  中世纪最有才华的数学家斐波那契(1175年~1259年)出生在意大利比萨市的一个商人家庭。因父亲在阿尔及利亚经商,因此幼年在阿尔及利亚学习,学到了不少当时尚未流传到欧洲的阿拉伯数学。成年以后,他继承父业从事商业,走遍了埃及、希腊、叙利亚、印度、法国和意大利的西西里岛。
          斐波那契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并且特别擅长于数学研究。他发现当时阿拉伯数学要比欧洲大陆发达,有利于推动欧洲大数学的发展。他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经商的同时,特别注意搜集当地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资料。回国后,便将这些资料加以研究和整理,编成《算经》(1202年,或叫《算盘书》)。《算经》的出版,使他成为一个闻名欧洲的数学家。继《算经》之后,他又完成了《几何实习》(1220年)和《四艺经》(1225年)两部着作。
          《算经》在当时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这是一部由阿拉伯文和希腊文的材料编译成拉丁文的数学着作,当时被认为是欧洲人写的一部伟大的数学着作,在两个多世纪中一直被奉为经典着作。
          在当时的欧洲,虽然多少知道一些阿拉伯记数法和印度算法,但仅仅局限在修道院内,一般的人还只是用罗马数学记数法而尽量避免用“零”。斐波那契的《算经》,介绍了阿拉伯记数法和印度人对整数、分数、平方根、立方根的运算方法,在欧洲大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且改变了当时数学的面貌。他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道:“我把自己的一些方法和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某些微妙的技巧加到印度的方法中去,于是决定写现在这本15章的书,使拉丁族人对这些东西不会那么生疏。”
          在斐波那契的《算经》中,记载着大量的代数问题及其解答,对于各种解法都进行了严格的证明。下面是书中记载的一个有趣的问题:
          [例1]有个人想知道,一年之内一对兔子能繁殖多少对?于是就筑了一道围墙把一对兔子关在里面。已知一对兔子每个月可以生一对小兔子,而一对兔子出生后在第二个月就开始生小兔子。假如一年内没有发生死亡现象,那么,一对兔子一年内能繁殖成多少对?
          现在我们先来找出兔子的繁殖规律,在第一个月,有一对成年兔子,第二个月它们生下一对小兔,因此有二对兔子,一对成年,一对未成年;到第三个月,第一对兔子生下一对小兔,第二对已成年,因此有三对兔子,二对成年,一对未成年。月月如此。
          第1个月到第6个月兔子的对数是:
          1,2,3,5,8,13。
          我们不难发现,上面这组数有这样一个规律:即从第3个数起,每一个数都是前面两个数的和。若继续按这规律写下去,一直写到第12个数,就得:
          1,2,3,5,8,13,21,34,55,89,144,233。
          显然,第12个数就是一年内兔子的总对数。所以一年内1对兔子能繁殖成233对。
          在解决这个有趣的代数问题过程中,斐波那契得到了一个数列。人们为纪念他这一发现,在这个数列前面增加一项“1”后得到数列:
          1,1,2,3,5,8,13,21,34,55,89,……叫做“斐波那契数列”,这个数列的任意一项都叫做“斐波那契数”。后来,在一些小学刊物也把这个数列形象的称为“兔子数列”。
          在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上曾刊登过一则有趣的故事:
          斐波那契数列在实际生活中有非常广泛而有趣的应用。除了动物繁殖外,植物的生长也与斐波那契数有关。数学家泽林斯基在一次国际性的数学会议上提出树生长的问题:如果一棵树苗在一年以后长出一条新枝,然后休息一年。再在下一年又长出一条新枝,并且每一条树枝都按照这个规律长出新枝。那么,第1年它只有主干,第2年有两枝,第3年就有3枝,然后是5枝、8枝、13枝等等,每年的分枝数正好是斐波那契数。
          生物学中所谓的“鲁德维格定律”,也就是斐波那契数列在植物学中的应用。
          下面这些例子,都落实到与小升初有关的考题中了。题目的面目各不相同,但最后都露出斐波那契数列的真面目。
       

          [例2]图1是一个树形图的生长过程,依据图中所示的生长规律,第16行的实心圆点的个数是.
          分析与解:有些题目只是表达的形式不一样,其实只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不同的表达形式,所要揭示的问题的实质是一样的。
          这一题的实质是上面提到的生长树,是非常有名的斐波那契数列。
          从图上很容易看出从第一行开始,实心圆点的数量是这样排列的:0,1,1,2,3,5……
          对于每一个空心圆点它到下一行只生出一个实心圆点,而对于每一个实心圆点它到下一行可生出一空一实两个点。到第六行时我们可看出这一行的五个实心圆点到下一行必定能生出5个实心圆点另五个是空心圆点,另外三个空心圆点还能生出三个实心圆点,因此下一行为5+3=8个实心圆点,同理下一行的实心圆点数为本行的所有实心加所有空心圆点数,为8+5=13……不用多说,这实际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规律:也就是这一列数从第三个数起任一行的实心圆点个数都等于它前两行个数的和。因此结果很快可推知:0,1,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第16行的实心圆点个数为610。
          另外空心圆点的数目其实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可以列出来看一下:1,0,1,1,2,3,5,8……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那么第16行空心圆点的个数又是多少呢?
          [例3]一个楼梯共有10级台阶,规定每步可以迈一级台阶或二级台阶,最多可以迈三级台阶。从地面到最上面一级台阶,一共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华校思维导引计数综合二)
          分析与解:这道题同样可以用找规律的方法,我们可以先看只有1级台阶的情况开始:
          一级台阶,有:1种;
          2级台阶,有:1、1,2,共两种;
          3级台阶,可以有:1、1、1,1、2,2、1,3,共4种走法;
          4级台阶时,有:1、1、1、1,1、1、2,1、2、1,2、1、1,2、2,1、3,3、1,共7=4+2+1种;
          5级台阶时,有:1、1、1、1、1,1、1、1、2,1、1、2、1,1、2、1、1,2、1、1、1,1、2、2,2、1、2,2、2、1,1、1、3,1、3、1,3、1、1,2、3,3、2,共13=7+4+2种;
          6级台阶时,得到24=13+7+4种;
          即:n级台阶时,所有的走法种数是它的前三种走法的和。
          由此得到,10级台阶时为274种。
          另外,还可用加法原理倒推,也比较重要。想上第10级台阶,根据题意,完成这件事情的方法可分为三类:一是从第9级台阶跨一步上去,二是从第8级台阶跨两步上去,三是从第7级台阶跨三步上去,这三类中每一类方法都能完成“上第十级台阶”这一任务,具有典型的加法原理特征。以此类推,那么只要前三个台阶数的答案,后面的逐渐加上去就可以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奥数网分享:斐波那契数列的若干表现